十二時辰斷病法

道醫攝生法,不應只在古書里……

在道醫理論中,四季的改換是一個完好的循環,一天24小時也是。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相應的養身法被清代攝生家尤乘記錄在攝生古書《壽世青編》中,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丑、寅時:1~5時

原文:精氣產生之候,勿濃睡,擁衾坐床,呵氣一二口,以出濁氣。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及熨兩目五七遍;更將兩耳揉卷,向前后五七遍,以兩手抱腦,手心恰掩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后各二十四,左右聳身,舒臂作開弓勢五七遍;后以兩股彈性五七遍;叩齒七七數;漱津滿口,以意送下丹田,作三口咽。清五臟火,少息。

解讀:此刻為人體精氣生發的時分。假如此刻失眠,可披著被子,坐在床上,呵一兩口氣,把體內濁氣吐出。

然后:

把兩只手搓熱,沖突鼻子兩旁,并用搓熱的手慰熱雙目35遍。

把兩只耳朵別離向前、向后揉卷35遍。

用兩只手抱住后腦,雙手的手心剛好掩住雙耳,用食指去彈中指,擊打后腦勺24次。

再左右聳身,像開弓相同拉伸雙臂,49遍。

兩腿彈性49遍;最終,叩齒49次,用意念將唾液送下丹田,分三口咽下。

如此可鏟除五臟之火,讓生發精氣的腎臟得以療養。

卯時:5~7時

原文:見晨光,量寒溫穿衣服,起坐明窗下,進百滾白湯一甌,勿喝茶,櫛發百下,使疏風散火,明目去腦熱。盥漱畢,早宜粥,宜淡素,飽摩腹,徐行五六十步。取酒一壺,放案頭,如出門先飲一二杯。昔有三人,皆冒重霧行,一病一死一無恙。或問故,無恙者曰我喝酒,病者食,死者空腹。是以知酒力辟邪最勝。不出門或倦,則浮白以助其氣。

解讀:晨光初露,宜起床。看氣候寒暖穿衣。

起床后,坐在亮堂的窗戶下,喝一杯白開水,不要喝茶。

梳頭發百余下,可疏風散火,明目去腦熱。

洗漱結束后,早餐宜喝粥,宜淡素、吃飽后緩緩行走五六十步,邊用手摩挲肚子。

假如此刻要出門、或不出門但感覺疲倦,能夠飲一點點酒,可用來養真陽之氣。

曾經有三個人,在濃霧天出行,一個病了一個死了一個安然無恙。有人獵奇問為什么呢,安好歸來的那個人說他喝了些酒,病了的那個只吃了飯,死了的那個是空腹而行。所以說酒辟邪的力氣最強。其實濃霧天濕氣重,喝點酒相當于給自己點著了小太陽,能使濕氣不近身。

『此★文為祖父筆記文章,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