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歷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天干地支最正確的算法。

 

 

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五行的對應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   │    │    │     │   │     │   │    │    │    │   │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記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紀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對應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數字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數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對應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數除以12,后面的余數就代表某個地支,

余數分別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5,對應的天干為乙,2005除以12,余數為1,對應的地支為酉,所以2005年為乙酉年。

 

方法二:

對應數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對應數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 酉、 戌、 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數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數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為子;

所以公元1984年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個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來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數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著用51除以12,余數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個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1、比如,記住幾個特殊的年份如1984年為甲子年,類推1924,1864,1804,……均為甲子年。提到的壬戌是第59順位,那么用甲子年份加上59減1得到的1982,1922,1862,1802……都是壬戌年!

 

2、比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號干支),《戊戌變法》的戊戌年為35號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則“1911-13=1898”故《戊戌變法》是1898年。

 

3、比如,2008年:2008-3=2005,2005&pide;60,余數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號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4、比如,求1991年干支:1991&pide;60=33余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

 

(注意:年干支的是以立春為分界的,正月立春以后出生的,用本年干支;在立春前出生的,用上一年的干支)

 

月的干支

月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正月是寅,二月是卯,三月是子,依次類推……

月的天干記憶比較簡單,只要在你年干的基礎上記住幾句歌訣便可以了:

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年卯為頭;

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流行;

還有戊癸何方覓,甲定之上好追求。

意思就是說,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有表如下:

 

年 份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注意:農歷的閏月是不記干支的)

 

日的干支

我們都知道,日的干支,甲子為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時的干支

時的地支是固定的。

時的天干由日天干也可輕易得到: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該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壬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天支,便可推知其余。

 

年月日時干支的計算方法

 

年干支的計算方法

 

<方法1>六十環周推算法

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據六十環周圖次序推算。

 

舉例:已知2016年(春節后)為丙申年,求2020年干支。

解答:在表中找到丙申,向后推四年,可知2020年(春節后)為庚子年。

 

<方法2>公式計算法

方法:求某年年干支,公式為(當年年數-3)&pide;60,其余數為所求年干支的代數,再到六十環周圖中找出相應的干支。年數減3,是因為公元4年恰好是甲子年,從公元4年起,就要減去公元4年前的3年,故該公式適用于公元4年之后。

 

舉例:求1979年的干支。

解答:(1979-3)&pide;60=32······56,在六十環周圖中找到56對應的干支,可知1979年為己未年。

 

<方法3>公元后紀年干支計算法

因為天干和我們現行的公元紀年都是符合十進制進位法的,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公元紀年尾數相同的,則天干應該是一樣的。已經確認公元元年系我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辛對應的數是1。依此類推,可以得到天干對應序數表。

 

由于地支是十二個,所以每隔十二年的地支應該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知道某一個年份的地支,則可以通過推算得出其他年份的地支。 已經確認公元元年系我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那么地支酉對應的年份應該是1。依此類推,可以得到地支對應序數表。

 

舉例:求1911年干支。

解答:1911年尾數為1,天干為辛;1911&pide;12=159······3,余數為3,地支為亥。故1911年為辛亥年。

 

月干支的計算方法

 

方法: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歷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歷書注明某農歷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其余月份干支,依照正月之干支進行推算。有歌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庚寅上,丁壬壬寅順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尋求。

 

舉例: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

解答:逢乙年,戊寅為第一月,推算其十月的干支是丁亥。

 

日干支的計算方法

 

<方法1>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算日干日支

公式:日干代數=元旦天干代數+所求日數±按月加減數-天干周轉數。

   日支代數=元旦地支代數+所求日數±按月加減數-地支周轉數。

說明:1.按月加減數是根據日數與六十環周推算出來的。

   2.各月干支加減表如下圖。

 

舉例:已知1981年的元旦干支為“己卯”,求該年8月14日的日干支。

解答:1981為平年,推算日干支代數,

   日干代數=己6+14+1-2×10=1(甲),

   日支代數=卯4+14+7-2×12=1(子),

   故1981年8月14日的日干支為甲子。

 

<方法2>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求所求年的元旦干支,再推求該年的日干支

公式:①平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平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數+5

   (因為平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數差5天)

   ②閏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閏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數+6

   (因為閏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數差6天)

 

舉例:已知1980年的元旦干支是癸酉,求1981年的元旦干支。

解答:1980年為閏年,推算日干支代數,

   日干代數=癸10+6-10=6(己),

   日支代數=酉10+6-12=4(卯),

   故1981年的元旦干支為己卯。

 

<方法3>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該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驟:①先求日總數;②總數的個位數(個位數為0則取10),作為順數日干的根據,按值順數即為所求日干;③總數除以12的余數(能整除則取12),作為順數日支的依據,按值順數即為所求日支。

 

舉例:已知1988年元月4日為“戊午”,求1988年8月23日干支。

解答:①求日總數

   元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8 + 29 + 31 + 30 + 31 + 30 + 31 + 23 = 233天

   ②總數個位數推日干

   個位數為3,從戊推,戊→己→庚,故日干為庚。

   ③總數除以12的余數推日支

   233&pide;12=19······5,從午推,午→未→申→酉→戌,故日支為戌。

   故8月23日干支為庚戌。

 

時干支的計算方法

 

每日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相配是固定不變的,因一天起于夜半的子時,故計算時亦從子時起,然后即順排下去即知一天的時辰干支。有日上起時歌訣如下: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頭,戊癸起壬子,周而復始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時起于甲子時,順推乙丑等。

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時起于丙子時,順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時起于戊子時,順推乙丑等。

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時起于庚子時,順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時起于壬子時,順推乙丑等。

 

舉例:求癸日的6點的時干支。

解答:癸日起壬子,6點為卯時,從子時至卯時推四位,所以時干從壬開始推四位:壬、癸、甲、乙。故癸日6時干支為乙卯。

祖父筆記文章不得自行轉載,違者必究!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