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的計算與使用

 命運學說,又稱五運六氣學說,是結合醫學討論氣候運動規則的科學。行將五運(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氣(太陽寒水、陽明燥金、少陽相火、太陰濕土、少陰君火、厥陰風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合作起來,按干支編年的次第和陰陽盛衰、五行生克的聯系揣度某年的過火、不及,來猜測氣候的改變、疾病的產生與預后。

關于命運學說的體系記載,首見于唐王冰補入《素問》的七篇大論,即《天元紀》、《五運轉》、《六微旨》、《氣交變》、《五常政》、《六元正紀》、《至真要》。唐曾經的醫學作品除《中藏(注:讀cang)場經》和《褚氏遺書》中有所提及外,沒有見到這種學說的記載。至宋嘉礻右由龐安時、沈括、楊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劉溫舒著《素問論奧》上之于朝,爾后這種學說才被注重起來。王安石變法今后,更把命運學說作為太醫局考試學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的說法。

一、  天干、地支和陰陽、五行的合作

1.天干、地支和陰陽的合作

(1)天干的陰陽: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

(2)地支的陰陽:子寅辰午申戍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不管天干、地支,都是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因為在序數中,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

2.天干、地支與五運六氣的合作

(1)天干配五行:有兩種配法。

①由土開端,按相生次第般配,循環往復。

甲己——土, 乙庚-——金, 丙辛——水, 丁壬——木, 戊癸——火。

這種配法,是由所謂“五天之氣”決議的,即

甲己為黅天之氣所貫,故屬土;

乙庚為素天之氣所貫,故屬金;

丙辛為玄天之氣所貫,故屬水;

丁壬為蒼天之氣所貫,故屬木;

戊癸為丹天之氣所貫,故屬火。

(注:天干相合,這是古人觀天發現,在甲與己的方位有相貫之氣)

(注:天干也有相克,即,每七位為相克,如甲木被金(庚)克,古書所言七殺,即指此)

②按四時、四方般配:即東方甲乙木,南邊丙丁火,中心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在命運學,首要依據第一種配法(注:即以天干相合的辦法,如甲己合土)決議何年由何運所主。

(2)地分配五行:按四方四偶般配,即寅卯東方木,巳午南邊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丑辰未戍中心土,土主四偶。

(3)地分配六氣: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辰戍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注:如同少了卯酉陽明燥土)

3.干支編年:

傳說黃帝時即以干支般配紀日,如甲子、乙丑、丙寅……至東漢建武(公元25年)今后才以干支編年。因為天干為10,地支為12,二者按次第般配,循環往復。由甲子開端,至癸亥60年一輪,稱為一甲子。

二、五運

1.大運:又稱中運,由土運開端,每年一運,按相生次第,輪番統歲。(注六十甲子從甲始,故由土運開端)

“甲己(注:合土)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天元紀大論》)土運主濕,金運主燥,水運主寒,木運主風,火運主熱。

為了表明五運的過火與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運”。即以角徵宮商羽,配木火土金水。即角配木運,徵(注:讀zhi)配火運,宮配土運,商配金運,羽配水運。五運有陰陽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別。太表明過火,少表明不及。如太角表明木運過火,少角表明木運不及;太徵表明火運過火,少徵表明火運不及;太宮表明土運過火,少宮表明土運不及……;過火之年,本氣過勝;不及之年,則克己之氣反勝。如戊、癸年均為火運,但癸為陰年,故為不及,火運不及,寒氣大勝;有勝就有復,復氣是雨(復氣后有言?);凡不及之運都有災宮,不及之木災三宮,不及之金災七宮,不及之水災一宮,不及之火災九宮,不及之土災五宮。故癸未年南邊有災。(注:反勝之寒氣與復氣雨,但當地是在南邊開端)(注:幾宮是指九宮圖(洛書)中1-9的方位: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中心是五,方位與與后天八卦對應)

所以要這樣般配,是為了表明在計算大運和主運的時分,能太少相兼。如初運為太(過火),二運即為少(不及),三運又為太(過火)……也便是說“五音建運,太少相生”。

大運是統年(注:能夠理解為年是一個體系、一個層次,五運在年是死的,過火仍是不及這是改變。有固定的,有改變的,改變中有反勝,還有復氣)

2.主運:一年分為五節,每節73日05刻。(一個時辰100刻?120分100刻?)名曰初、二、三、四、終運。每運各主一節氣候。(注:主運是統時節的,時節又是一個小體系.是體系的進一步分而言之)

初運為木:由大寒日起,(注:大寒是陰盡陽生之日)木運主。過火氣候為風,不及(注:不及則克己之氣反勝)氣候為燥(注燥金克風木)。(注:曩昔前史上有一斷時刻一年分為十個月,大寒是一年的開端.什么朝代?)(注是從木運始,一年從春天開端,與年的大運不同,年是從土開端)

二運為火:由春分后13日起,火運主夏。過火氣候為熱,不及氣候為寒(注寒水克熱火)。

三運為土:由芒種后10日起,土運主長夏。過火氣候為濕,不及氣候為風(注:風木克濕土)。

四運為金:由處暑后7日起,金運主秋。過火氣候為燥,不及氣候為熱。(注:熱火克燥金)

終運為水:由立冬生4日起,水運主冬。過火氣候為寒,不及氣候為濕。(注:濕土克寒水)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注:實踐是年內分時節)的主運,盡管起于木,總算水,固定不變,(注:這是體系不變的格式)但起(初)運之太少,則需按五步推運法(五音建運之太少相兼)推定(這是體系格式不變中的“變”)。即按本年大運之太少(大運陽年便是太,陰年便是少),逆推至木角(見下圖),視其太少,而定本年主運初運之太少,然后再按太少相兼的次第定二、三、四及終運的太少。

如本年為癸未年,癸為火運(戊、癸為丹天之氣所貫,故屬火)陰干,配少徵(火配徵,陰配少),再逆推至太角(逆推至木角,這是規則)。(推是由陽到陰,由陰到陽).故癸年大運的初運為太角(木),二運為少徵(火),三運為太宮(土),四運為少商(金),終運為太羽(水)。如:

木     火    土     金     水

太角   太徵  太宮   太商   太羽

少角   少徵  少宮   少商   少羽(癸年為少徵)

又如辛丑年,辛為水運不及(丙辛為玄天之氣所貫,故屬水;陰干屬不及屬少),配少羽,逆推至太商,再逆推至少宮,逆推至太徵,最終推至少角。故辛年大運的初運為少角,二運為太徵,三運為少宮,四運為太商,終運為少羽。

太角   太徵  太宮   太商   太羽

少角   少徵  少宮   少商   少羽(辛年為少羽)

此外,五運的過火不及還表現在走運時刻的遲早,如《六元正紀大論》說“運有余,其先至;運不及這以后至”,是指過火之運,在大寒節前13日走運,不及之運在大寒節后13日走運。

3.客運:客運是和主運相對而言。也是一年分為五節,但每年頭運由大(中)運而定(它與主運比較,一個是不變的按木火土金水,一個是改變的,都是分五季)。其它各運太、少與主運(推導辦法相同)同。如甲己之歲宮(合土,屬土,)為初運,二、三、四、終運按商、羽、角、徵五行相生次第推定。初運之太少由大(中)運而定,如甲土為太宮,己土為少宮;而每步運的太、少與主運相同。盡管也是太、少相兼,但次第只要丁、壬年徹底與主運同(注:丁壬合木)。[甲、乙、癸年太羽接太角;戊、己、丙、庚辛年少羽接少角]。

關于主運與客運的聯系,一般以為,主運主一年五節的正常氣候;客運主一年五節的反常氣候改變。如2003年(癸未)的主運與客運為:(注:癸是火)

 

初運

二運

三運

四運

五運

主運

太角(木)

少徵(火)

太宮(土))

少商(金)

太羽(水)

客運

少徵(火)

太宮(土))

少商(金)

太羽(水)

太角(木)

氣候

多風多寒

陰濕而寒

多濕多熱

多溫多濕

寒風冷洌

3.五運與發病

五運的過火不及均能影響人體疾病的產生與盛行。如《素問·氣交變大論》曰:“歲木過火,習尚盛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甚則忽忽善怒,暈厥癲疾……反脅痛而吐甚。”但凡木運過火之年,習尚就偏勝,多有勁風、暴風構成;而人體肝氣也會相應產生偏盛。因為木克土的聯系,脾氣簡單遭到危害,又因為五行勝復的聯系,土遭到木的過火抑制,其子金就要來報復,故在氣候上還會呈現燥氣勝的現象,人體也會呈現肺氣異常的病變。因而,木運過火之年,在氣候上要考慮風、濕、燥三氣的改變,而人體要考慮肝、脾、肺三臟的改變。又如“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氣憤失應,……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復則炎暑流火……病寒熱……咳而鼽。”但凡木運不及之年,克己之氣燥氣就會偏勝,氣候以偏涼為特色,從人體來說,因為肝氣缺乏,疏泄瀆職而影響脾的運化;因為五行勝復的聯系,木之子火氣就會來報復,在人體方面則會呈現心火偏勝的癥狀,以及火爍刑金而引起的咳嗽、鼻衄及各種皮膚病等。因而,在木運不及之年,要考慮肝、肺、心三臟的病理改變和與肝有密切聯系的脾的病變。《氣交變大論》中有關五運過火與不及與氣候及臟腑聯系的內容如下:

五運

 

習尚盛行(肝)

火暑盛行(心)

雨濕盛行(脾)

燥氣盛行(肺)

寒氣盛行(腎)

脾土受邪(脾)

肺金受邪(肺)

腎水受邪(腎)

肝木受邪(肝)

心火受邪(心)

金氣來復(肺)

水氣來復(腎)

木氣來復(肝)

火氣來復(心)

土氣來復(脾)

 

燥乃大行(肺)

寒乃大行(腎)

風乃大行(肝)

炎火乃行(心)

濕氣大行(脾)

氣憤失政(肝)

長政不必(心)

化氣不令(脾)

收氣乃后(肺)

藏氣不政(腎)

火暑流火(心)

復則埃郁(脾)

收政嚴峻(肺)

寒雨暴至(腎)

勁風爆發(肝)

『文章來自祖父筆記,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