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有六道輪回

打開悉數

六道輪回不是道教的,而是釋教中的理念。
六道輪回圖是釋教世界生物圈的歸納,所謂六道眾生,生生死死在這六個領域內輪回,永無止盡。六道眾生又叫“有情人世”。分別為天界 、非天界 、人界、畜牲、餓鬼、陰間等。天界 、非天界 、人界為善趣道,是比較好的投生之處;畜牲、餓鬼、陰間為惡趣道,是劣等受罪的投生處。所以輪回圖里把一個圓圈分隔為六格,分別標明這六個道的日子情況。
1、天界。生為天界者 ,是為無形體,日子和享受都很圓滿,壽數也長,無憂無愁,終身充溢美好歡喜。但是,當他們的氣數將盡,終究墜毀之時,也是非常苦楚的。
2、非天界 。與天界有相仿的壽數和位置,但是因位置稍次于天界。特別使他們想不通的是,有些高品嘗的果樹,根子長在非天界,果子結于天界,被天界所享受,所以他們不服氣,往往用斧欲砍斷果樹,與天界爭高低而交兵,最終落得聲名狼藉的下場。
3.人界。人 ,為咱們常人,有形體,有才智,但終身也處于苦海中。其苦有:生、老、病、死、苦、仇恨會,愛分別,求不得等諸類。人在出世的時分要受一次苦,老了要遭受痛苦,病了也是遭受痛苦,死的時分要受一番苦,還有苦力苦惱的苦;所謂怨憎會者與所僧恨的人聚在一起,受他們的打罵、栽贓、偷盜等;所謂愛分別便是與自己心愛者又往往不能團聚,受生離死別之苦;所謂求不得,便是自己所需求的東西,因條件限制而得不到,使心靈遭到損傷。如上種種,在人們的終身中不是經常遇到嗎?
所以人生苦海之說,便立足于上述種種理由。但反過來講,釋教徒以為在大路眾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為有形體中最高層次者。所以,告戒人們要愛惜人生,開掘和發明人生存在的價值,做好此生應做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觸,是為承受佛家超逸思維的根本體會,大有必定才智,能承受各種教育,為逾越三界奠定了必定的根底,人與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實踐的肉體,是為修行的根基。
人生得之不易,為此,釋教界最對立輕生尋短見之舉。祖釋迦牟尼從天而下降,從人世修行成佛,其所傳之法亦為“人世法”,為人們所學習和承受的教法。
4.畜牲道。故名思義 ,當然是指豬牛羊等牲畜及野獸之類的低等動物,投生于此道者,智力低下,生命時間短,互相殘殺,以強凌弱,受人役使,任人宰割生意。如此終身,是為惡趣之道。
5、餓鬼道。終身挨餓渴的摧殘,肚大頸細,口中噴火,能咽下的食物,遠遠不能解肚中之饑渴。每每于荒漠中遠遠看見海水,趕去欲飲過爽快,當抵達海濱時 ,此海乃變為一火海 。再往遠處一看,好像又有清泉,趕至泉邊欲飲,泉流又變為火,無法飲用 ,如是終身奔走 ,受盡饑渴摧殘。傳說此類是因宿世過分小氣,不樂布施貪婪成性者轉世投生也。
6.陰間。陰間里所受的罪,那是無惡不作的了,如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類的各種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賞罰,在閻王殿上,以秤等量功過,判以罰刑,毫不留情。被打入陰間者,無非是宿世無惡不作造下的業果。藏傳釋教與內地釋教,皆從天筮傳入,其內容,自然是根本收支一轍,只不過是所用言語的不同和撒播方法的異同罷了,其主旨,大約不外乎勸人向善,積德修好,形成社會安定,公民休養生息的社會局勢,人與人天倫之樂,奉行樂善好施的風氣。人與眾生天倫之樂,形成生態平衡。人與大自然天倫之樂,保護生存環境的美麗。
在輪回圖正中,畫有一個動物、豬、鳥、蛇一個咬著一個的尾巴的圖,這是標明貪、嗔、癡三毒彼此干系,是引導人們走向惡趣的三大毒素。要脫節三種毒素的僅有方法便是要學習“三學”,所謂“三學”,便是戒、定、慧。學好戒、定、慧,方能戰勝三種惡因。 圖中還畫有以鐵鏈把人向下牽扯者,這便是“愿望”,人由于有愿望,執著地尋求財富或功利,這“愿望”過份了,就只會將往低處扯。在另一面,則是佛法僧把人的魂靈凈化,向上扶引,引備至樂境地。
圖像外圍面有愛情、成婚、同床、生小孩等人世小事,指明人生一世皆有因有果,而在風塵人世,無限循環。因果學說,是釋教的一種根本道理,也含有對人類社會現象的折射,在對整個輪回的解說中,又濃縮了人類社會諸般現象。
處于雪域高原的藏民族。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