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步的正確走法

武術界向來就有“傳拳不傳步,傳步打師父”之說,可見步法在實戰中的重要性。把拳腳練得再好如沒有靈敏的步規律難以接近對方獲得有用的沖擊。常言道“百練不如一走”,靈敏多變的步法既可使對方兇狠的攻勢化為無有,又可出其不意,化險為夷。別的,在跋涉、撤退、左閃右躲的移動中,一直堅持重心的穩定平衡,這就需求有正確、科學的步法動作,這樣才干到達“步到手到,出招收效”。今把本門步法操練介紹如下,供各位研習。

一圓太極步

兩腳錯步站立,后腳腳跟先離地,以腳前掌蹬地向前上步,以腳跟著地逐步過渡到全腳掌;并且對弧心一側的腳落地時,腳微外擺,著力點偏重于腳外側。另一腳前邁落步時腳尖則微內扣,著力點偏重于腳內側。身體向弧心側傾,使離心力和體重的合力正好經過支撐腳。兩腳替換跋涉走過一圓者,均為此步。無超越一圓者為弧形步,如左右弧形步聯接進行構成的為S形步(圖1)。

兩儀陽步

兩腳實戰技擊步站立后,進行雙腳連環交代,緊湊地做前后左右的來回快速移動換走,跟著平衡才能的行進,添加奔馳的速度,實戰姿態不變,左右陰陽行走六合陰陽連環步,每秒鐘達8步以上步法方為入門(圖2)。

三才替換步

用粉筆在平地上畫一等腰三角形,邊長一步。操練者左右腳踩在1、2兩位上,面臨3位。左腳向前斜進至3位,一起右腳即閃至2位,如此遞相進閃,左右交流,久之則身靈步活(圖3)。

四象循環步

練走四方形。練者站立1、2位上,面臨3、4位。左腳向前斜進至4位,一起右腳即閃至3位,如此遞相進閃,左右交流(圖4)。

五行梅花步

左右腳分立(1)(2)位,先面臨(5)位,然后,右腳由(1)位換到(5)位,左腳由(2)位換至(3)位,再右轉九十度,右腳踏換于(2)位,仍成面臨(5)位。以相同辦法遞相推移。亦可換左腳先踏(5)位換步操練。還可加大回身換步起伏,以右腳先踏(5)位后,右回身以左腳踏于(4)位,右腳換踏(3)位;再接左腳先踏(5)位,然后左回身,右腳踏(1)位,左腳踏(2)位。如此循環操練,越換越快(圖5)。

六方錯合步

先以左右腳分立(1)(2)位,面臨(4)(5)兩位;然后,右腳走上(6)位,左腳即過至(5)位,而右腳又閃至(4)位。如此遞相過閃,左右交流地進行操練(圖6)。

七星斗移步

左右兩腳分立(1)、(2)位,左腳向跋涉至(4)位,一起右腳即跟至(6)位,左腳回身(7)位,右腳進(4)位,左腳跟進(5)位,右腳斜進(2)位,左腳再進至(3)位,右腳斜退至(5)位,左腳身進(4)位,右腳斜退至(2)位,左腳順退至(1)位,康復原式。重復交流動作,越快越好(圖7)。

八卦走圈步

操練八卦步者,首先要懂得八卦之原理的八卦圖和方位擺放(圖8、9),一起要將根本姿態站好。站立時(按左轉)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兩足尖向前略向右偏,前足尖與后足跟貼在圓圈線上,并與肩寬,身體重力按三七開分配在前后腿上。左手抬起中指稍與眉齊,眼從虎口向外看,臂膀成半月芽狀,掩肘,使肘關節窩向上(要放一雞蛋不掉),右手跟在左手肘下,手的形狀與前手相同,食指指向肘尖,相距1一2寸,一起掩肘,然后向左轉腰,至前手對圓心。

走步時假定敵方在圓心,我在圓周上繞敵走轉,一旦得機取得權勢即向敵方進攻,也便是向圓心換掌反擊,至對側圓周正好完結換掌動作,然后改換方向繞圓進行。操練時要求頭向上頂,微收下顎,沉默合牙,舌尖輕頂上顎,天然呼吸,兩肩放松向下垂,堅持相平,兩肘有下墮之意;背要繃緊,前胸要空,腹部要實,氣沉丹田,手腕立起,手掌外頂;臀部要溜,肛門要提,不行鼓臀,兩膝向里合,有掩襠之勢;外觀身體周正,不俯不仰,不歪不斜,充溢內勁,全身構成全體。走轉時,起腳要平起,落腳要平落,步行如趟泥,全身不滯不散,不遲不斷,腰似車軸,氣如行云。

八卦步的特色首要是以繞圓走轉為運動方式;其腳印呈圓形,正好是八卦圖中八個方位的連線。“繞圓走轉”是經過擺扣步完成的。兩腳向同一方向接連替換以擺步和扣步跋涉,就能構成沿圓走圈;兩腳改動擺步和扣步的方向,就能改動身體運動的方向。擺扣步起伏的巨細,約束著走圈的巨細和方向變轉視點的多少。走圈時,擺扣步起伏越大,圓圈越小。變轉運動方向時,擺步和扣步起伏越大,變轉的視點越大。“步若趟泥”,指兩腳似在泥水中趟行那樣,腳掌平平提起、平平移動、平平落地地替換運動。運動中不能有掀起腳跟或翹起腳掌狀況,并且在移動過程中,腳掌在靠近地上約一寸而不能觸地。

九宮飛翔步

八卦圖中的每卦各為一宮,加上正中的陰陽魚(即中宮),合稱為“九宮”。把九個標志物按必定的株行距散布于九宮方位,然后在其間穿行繞轉,改換拳式,稱為“九宮步”,亦稱“飛九宮”,也有人稱它為“陰八卦”。

九宮步具有較高的技擊價值。操練時,操練者將九個標志物視為九個敵人,經過在宮中快速穿繞換勢而不觸及標志物,行進閃躲敵人、進退自若的靈敏性。并有助于操練腳的撤扣變轉,行進手眼步身法和諧合作的才能。因為分置九宮的標志物構成的空間妨礙約束肢體在空間的活動范圍,然后加大了軀干翻轉擰旋的起伏,行進了健身的訓練效果。

一般選用善于操練者身高的竹竿或木棍,下端[已過濾詞語]鐵木制的底座制成標志物。如沒有竿、棍,可在九宮方位上散布磚石或畫小圈替代,不過其訓練效果不如穿繞竿、棍。如在樹林中操練,亦可經過隨意穿繞樹林 株進行飛走九宮的訓練。

初習九宮步時,株行距應寬一些,一般各為五尺。逐步削減,直至僅容身體擰轉穿繞其間。

九宮步的穿繞次序,選用傳說中的“太一行九宮之法”。次序序描繪為“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心”。即“始坎、次坤、次震、次巽,復息子中宮,自中宮至乾、次兌、次艮、次離,一周畢矣”。此次序稱為“順穿”(圖10)。由離宮(宮九)回來坎宮(宮一),為“逆穿”(圖11)。

初練九宮步,以八卦步次序繞走,步法嫻熟后,可任意選取八卦掌中的掌法作為穿繞中的改換拳式,并一直把邊走邊穿,一穿即換,眼順手走,手隨步開,腰隨步活作為手眼身法步和諧合作的準則。

其他拳種的操練者,學習九宮步練法,將所習拳種中的拳式結合于急驟退、左交右躲的矮步竄走步法中,循“戴九履一圖”的次序穿繞,也可獲得訓練效果。

十全組合步

十全組合步是將技擊中常見的步法靈敏、替換地歸納起來進行操練的一種重要步法。它是由十種步法所組成。

1、進退滑跟步:前腳向前上半步,后腳向前滑跟半步(圖12),讓步后腳先向撤退半步,前腳滑跟向后半步。

2、左右交流步:后腳向前跳動一步,左勢變右勢,前腳再向后回跳一步成原勢(圖13)。

3、前后插蓋步:后腳向前腳后斜上一步,后腳跟離地,兩腳略呈穿插,前腳順勢向前一步為插步,后插步順來勢讓步。后腳向前上一步,腳尖外擺,兩膝微屈,前腳順勢向前一步成技擊式蓋步,后蓋步順來勢讓步(圖14)。

4、左右側移步:前腳向左右側移動半步,后腳隨之向左右側橫移一步,一起身體向左右滾動(圖15)。

5、前后墊疾步:后腳蹬地向前腳跟墊進,前腿屈膝提起向前疾進半步。讓步時前腳蹬地向后腳尖前墊退,后腳向后疾退半步(圖16)。

6、前后齊躍步:兩腳一起快速向前齊躍一步著地,讓步一起向后齊躍(圖17)。

7、快慢浪跳步:兩腳前后左右,不分方位地做快慢接連不斷的齊躍或前后左右交織移動跳步及跋涉撤退,呼吸要均勻安閑,快慢替換進行(圖18)。

8、提膝直膝步:前腳敏捷抬膝而起,膝尖向左右方,支撐腳做快速前后移動步為提膝步;前腳敏捷提膝,膝尖向前上方的,為直膝步(圖19)。

9、左右轉趾步:上體左轉90度,左右兩腳跟提起,以左、右腳掌為軸,腳跟由后經左向前滾動180度,一起膝關節左轉180度,曲折大于90度(圖20)。上體再向右轉90度左右,如上重復,用臀部發力。

10、S形閃行進:用快速的各種上述步法向左,向右,再向左做S形跋涉撤讓步,動作要象閃電似快速凌厲的為閃行進(圖21)。

以上十種常見步法為十全步,常常交織重復操練嫻熟,再加上一圓步至九宮步的歸納操練,在實戰技擊中就可以攻守自若,輕靈安閑,發揮巨大的效果。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贊同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