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rv8.com/wp-content/uploads/zufubiji.jpg)
針對將來的好奇心,不論是哪一個時期都一直存有。終究假如能預見未來,那么就等同于上帝了。從古至今,有很多經典著作都對將來的預測分析。而我們今日說起的推背圖,便是精確度最大的推測神書了。那麼,依照相學的叫法,推背圖第二十九象壬辰是推測那一段歷史時間呢?一起來看看一下吧!
推背圖原文:二十九象壬辰
【讖曰】
枝發厥榮 為國之棟
皞皞熙熙 娛樂利眾
【頌曰】
一枝往北一枝東 又有南枝種亦同
宇內同歌賢母德 真有三代之遺韻
推背圖白話分析:
1.解頌
【一枝往北一枝東又有南枝種亦同】
“一枝往北”:指隨明成祖五次往北討伐蒙古族的楊榮。
“一枝東”:指號“東里”的楊士奇(時尊稱他為西楊)。
“南枝”:指在那時候稱之為“南楊”的楊溥,他進到內閣制[1]最遲。
“種亦同”,也姓楊。
與圖上三樹相匹配,喻:楊榮、楊士奇、楊溥。她們全是明代的五世老臣,經歷朱允炆朱允炆、成祖朱棣、宋仁宗、宣宗、英宗。
楊榮(1371—1440),本名楊子榮,建文二年(1400年)舉人,入翰林院。永樂(朱棣年號)年間為文淵閣大學士,入七人內閣制,謀而能斷,尤善于邊防站,深得賞識,明成祖為此更名為楊榮。1410~1424年,隨明成祖五次姜維北伐蒙古族。在宋仁宗、宣宗、英宗繼位時,他三次平穩了政局,值內閣制38年。
楊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號東里。1399年,因學行出色,入翰林院,永樂年間入七人內閣制,自宋仁宗時變成內閣制之首。直到英宗初年,任內閣制40年。
楊溥(1372-1446),與楊榮同是建文二年舉人,齊入翰林院。永樂年間選為皇太子內臣,受饞言坐牢十年。皇太子(宋仁宗)繼位才刑滿釋放,建立弘文閣,掌閣事。宣宗繼位后入式內閣制,與二楊共值,始有“三楊”之稱。
明仁宗、宣宗全是圣明賢德的君王,她們選任三楊推行了一系列合理的益民興國縣的對策,如“評反冤濫、重農減賦、賑荒懲貪”等,使這一時期吏治清明節,社會穩定,經濟興旺,是明代的鼎盛。
【宇內同歌賢母德】:指被稱作“女中堯舜”的張太后。
張后是明仁宗的王后,是宋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國母。在她做世子妃時,就以賢德出名,變成保護朱高熾皇太子影響力的一個關鍵要素。宋仁宗當政一年即逝,27歲的宣宗繼位,尊媽媽為太皇太后,軍國大事多稟告張太后裁定。宣宗當政十年過世,張太后立九歲的英宗繼位。臣子請她以太皇太后真實身份垂簾聽政,她尊祖制不允,器重三楊輔助幼主。張太后節儉治家,不允許老丈人干涉朝廷,還威懾宦官王振使之害怕獨斷專行。他鼓勵宣宗體恤民情,也教育英宗再次祖、父時的基本國情,使明代的綜合國力在她晚年時期做到了鼎盛。
【真有三代之遺韻】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民風純樸、天下大治的階段。
明朝建文帝時,尊崇“三代”唯美古風,覺得那時極致的理想社會。乃至修復了“三代”時的一些官稱。本句除開贊美“仁宣之治”,還暗喻了明代尚古的理想化。
2.解圖
圖上但見“三楊”,末見領導者張太后的身影,隱喻張太后未垂簾聽政,只是開啟三楊輔幼主。
3.解讖
【枝發厥榮為國之棟】:指三楊施政有策,使朝野天地生機勃勃,堪為棟梁之才。
“枝”:指三楊。“厥”:音決,姓名學解釋為“其”。第21象出現過,作拆字迷:“厥”有宮門大好之意,因“闕”(音卻)就是指宮門,“闕”無果,厰開過便是“厥”字。這兒似喻仁宣之治時,官府言路大好,從諫如流——自然,它是三楊進諫宋仁宗、宣宗的貢獻,謂之“枝發厥榮”。
【皞皞熙熙娛樂利眾】
“皞”:音浩,古通“昊”,眾多。“熙”:光輝,和悅,強盛,人比較多。
本句指從“仁宣之治”到明宗年間,也就是張皇后做為一國之母的階段,明代天下大治,老百姓安寧。
第二十九象講的是啥:仁宣之治
內閣制:明代的關鍵權利組織。明成祖開創了內閣制原型,原是輔助皇上、協助管理決策的內臣領導班子,由文淵閣等大學士構成,因文淵閣等都是在龍城內,故又稱內閣制。之后演化為牽制皇上的最大權利組織。
明代中后期的內閣制,基本崗位職責是:票擬(審閱)章奏、擬訂諭旨、奏議朝廷、封駁帝命、保薦優秀人才等,內閣制奏折最后要皇上準許。皇上自身擬旨獨*-/行至明代后半期早已不行。
☆文中來源于祖父筆記,切勿轉截違者必究!☆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