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氣便是改動、改動性質之意,自然界的物質在恰當的條件下會改動其原來之性質。信任是我們所了解的,例如鮮乳放在陽光下很快地就會酸化,肉類、蔬菜類會腐朽或干枯,又如稻米或小麥在通過加工之后變成了吾人喜歡的米酒、啤酒等等。又如地球上生物植物所不可或缺的水,便是氫與氧結合而成。信任硏究化學的人最能領會改動性質之意了。
化學是很深的學識,同樣地化氣格也是很深很難明,并且很難正確判別的一種命格,從一書中即錄入化氣十段錦一文來看,可知化氣在很早以前就被了解與認識了,但是很惋惜地,化氣格至今仍然尙有許多尙待解明之問題,先賢們關于化氣格之觀點也頗不共同,至今仍然沒有百分之百的共同見地,某長輩甚至指出當今的命理界中眞正精悟化氣格者,為數并不多。可見化氣格判別之困難。筆者曾遇毫無漏洞之乙庚化金格,因為命造自己是筆者之朋友,筆者未依化氣格論命,某長輩說筆者判別過錯,應是化氣格才對,多位命相長輩也共同以為是化氣格,但從其出世家境,甚至近數十年之行運情況來看,能夠直截了當地說論化氣格是不對的。筆者并非否定其他命相長輩之觀點,而是以為化氣格判別之困難是超出理論的。現在我們所學習的化氣格斷定準則是以劉伯溫先賢以及萬育吾、任鐵樵及徐樂吾等先賢之觀點,尤其是先賢劉伯溫之見地最受注重。以下依據這幾位先賢之見地概括與闡明化氣格之觀點:
云:「化得眞者只論化,化神還有幾般話,假化之人也多貴,孤兒異功能出類」。先賢劉伯溫說:「如甲日主生于四季(辰戌丑未月),單遇一位己土,在月時上合之,不遇壬、癸、甲、乙、戊,而有一辰字,乃為化得眞。又如丙辛生于冬月,戊癸生于夏月,乙庚生于秋月,丁壬生于春月,單獨相合(意指不見二爭一之爭合妒合者〕,又得龍(指辰而
言)以運之。此為眞化矣!旣化矣!又論化神:如甲己化土,土陰寒,要火氣昌旺,土太旺,又要取水為財,木為官,金為食傷,隨其所向,論其喜忌,再會甲乙,亦不作爭合妒合論,蓋眞化矣!如烈女不更二夫,歲運遇之,皆閑神也。」。
又說:「化象合作,察其喜忌,化神旺而有馀,宜洩化神之氣為用,化神衰而缺乏,宜生助化神之氣為用。生于丑辰月者,土濕為弱,火有而虛,干支又見金水,謂之缺乏,喜行火土運以助其化神,獲中和之道。生在未戌月者,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或支見巳午,謂之有馀,須順其勢,行金水兼土為佳。從化格式改動非化,細辨及之」。
先賢任鐵樵也說:「化氣格觀點多端,非專喜化神生旺,須看化神衰旺真假,始能明瞭大局的喜忌而斷其吉兇否泰,如化神旺而有馀,宜以洩化神之神為用;化神衰而缺乏,宜以生助化神之神為用。如甲己化土,生于未戌月,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支見巳午,謂之有馀,再行火土運,必過分而不吉也,須從其意向:柱中有水,要行金運;柱中有金,要行水運;柱內無金無水,土勢太旺,必要行金運以洩之;柱內火土過燥,要行帶水之金運以潤洩之。如甲己化土,生于丑辰月,土濕為弱,火雖有而虛,水似無而實,或干支雜以金水,謂之缺乏,亦須從其意向:柱中有金,要行火運;柱中有水,要行土運;柱中金水并見,過于虛濕,要行帶火之土運以實之,助起化神為吉也。」由以上劉氏與任氏均建議以化氣之生旺以取用神,即旺者亦洩,弱者補足之正格結論觀點來論化氣格之行運喜忌。
其次,先賢凍素庵說:「若辨化局之假眞,全察地支之形式:先觀月氣,乃化神底子之鄕;更重時支,必化神生旺之地;時趨絕地,化必不成;月屬他神,化尤難冀;年支稍遠,亦須與化無乖;日支較親,更求于化有濟。迨行運之吉兇,同原柱之則例:遇助化之物,則氣勢加隆;値破化之神,則程途晦氣;化神一路滿意,通顯無疑;化神一字復原,災厄立至。」(化氣格最忌爭合、妒合及化食傷、化官殺,而喜化財、化印,原局與行運均同一觀點)。由以上先賢陳素庵之觀點,指出,化氣格之建立與否,月支之氣是要害之地點,時支也是判別之要點,一起,行運來慰破五合之兩干時,則化氣破格,必有災咎,唯行運之吉兇判別,則與任鐵樵等不同。足見先賢見地之不同。
文章來自♀祖父筆記,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