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5個殿別離求什么

分別是韋馱菩薩,釋迦牟尼蓮花坐像,藥師佛。

一,天王殿。

天王殿長約24米,寬約15米,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喜形于色;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釋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飛揚。

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寶貴遺物,已有700多年前史。天王殿兩頭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間兩個形狀威武,兩個神色猙獰,俗稱四大金剛。天王殿上懸“云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全國戎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己巳歲閏五月》題記。

二,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長約24米,重檐高33.6米,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重”、“氣韻生動”,點頭仰望,令人慕名,這是我國最巨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稀少難得的宗教藝術精品。

正殿兩頭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后兩頭為十二圓覺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鰲魚觀音立像,手執凈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及其參拜觀音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觀音得道成佛。

觀音兩頭為弟子善財與龍女,上有地藏菩薩,再上面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

大雄寶殿前月臺兩頭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琢精巧,經古建筑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亦雕造于吳越末年。聽說建于公元969年。靈隱寺收藏的釋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寶貴的文物。

靈隱寺內原釋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寶殿正梁因白蟻蛀空坍毀時被毀,現在這座佛像是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我國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選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一起精心設計的。佛像高19.6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正經凝重,精神抖擻,慈眉善目。 

三,藥師殿

藥師殿是靈隱寺的第三重大殿,長約20米,寬約12米,供奉的是“東方三圣”:藥師佛及日光皇帝、月光皇帝。殿中蓮臺座上結跏趺坐的是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國際的教主,稱“大醫王佛”,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免除病痛和災禍,又稱“消災延壽藥師佛”。

左面站立日光菩薩,手托太陽,標志著光亮;右邊站立月光菩薩,手托月亮,標志著清涼。大殿兩頭的十二尊塑像是藥師佛的十二位弟子,聲稱“藥童”,又稱“藥叉神將”,頂盔貫甲,神態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調遣,他們按十二個時辰排序。殿左有重建的羅漢堂,陳設五百羅漢線刻石像。

祖父筆記文章,轉載請聯絡!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