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卦中之爻動而化出與自己五行相同的爻,即動爻和變爻五行相一起,需求辨五行氣的進退。進退有喜有忌,視情況而定。依十二地支擺放次序,順時針方向者為進神,逆時針方向者為退神。詳細來講,進神和退神如下。
化進神者,亥化子、寅化卯、巳化午、申化酉、美化辰、辰化未、未化戌、戌化丑。
化退神者,子化亥、卯化寅、午化巳、酉化申、辰化丑、美化戌、戌化未、未化辰。
進神者,表明事物向前開展,好象春天之木蒸蒸日上,有源之水,源源不絕。退神者,與進神相反,表明事物從此衰退、削弱,如秋天的花草樹木,逐漸凋謝。
一般來說,用神、元神宜化進神,忌神、仇神宜化退神。用神雖弱,若化進,猶如春天嫩木,會逐漸變得壯實,事物漸漸轉吉。忌神雖旺,若化退,只要用神有活力,闡明危機和晦氣的局勢僅僅暫時的,危機往后,仍會轉入安靜。
不過這也不是死法,假如是測丟掉物品、家人迷路、與朋友產生對立分手,出現用化退時,乃是去而復返之象,應以吉論,化進神,反而是物和人遠離自己之象,應以不吉論。假如用神過于休囚,忌神即便化退,也為不吉,所謂若得日月生比,有當令不退之說。推演卦象,全在人之變通,不行死搬硬套。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